? ? ? 近幾年來,隨著肉牛生產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,世界肉牛業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存欄數量穩中有升,牛肉質量和產量得到較大提高。據資料統計,美國、巴西、中國是世界上3個最大的牛肉生產國,2005年,這3個國家牛肉產量占世界牛肉總量的比例分別為17. 84%、12. 42%和11. 25%。巴西、澳大利亞和美國是世界上3個最大的牛肉出口國。發達國家由于經濟的高度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,帶動了肉牛飼養業向優質、高產、高效方向發展,呈現出肉牛品種趨向大型化,肉牛生產趨向集約化和工廠化,利用雜交優勢提高肉牛生產水平,利用青貯飼料和農副產品進行肥育,利用奶牛群發展肉牛生產等特點。
? ? ? 中國有著悠久的養牛歷史,歷史上養牛的主要目的是役用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的肉牛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,并且繼續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。2005年全國牛存欄1. 42億頭,其中肉牛(按黃牛統計)約1. 02億頭,牛肉產量716萬噸,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9. 2%,占世界牛肉產量的11. 25%,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牛肉生產國。在我國的許多地區,肉牛業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重要的農業行業。中國肉牛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帶是以黃淮海平原為中心的中原農區~? 中原肉牛帶,其次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的東北肉牛帶。其中,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、安徽、內蒙古及東北三省的牛肉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8%。飼養方式走向兩個轉變:①逐步由放牧轉變為舍飼,利用農區豐富的秸稈資源,用雜交改良牛進行后期肥育或全程肥育,縮短飼養周期,提高牛肉檔次和嫩度,提高牛肉價格和生產效益;②逐步由傳統的農戶散養向專業戶飼養和規?;曫B轉變,規?;潭炔粩嗵岣?。
? ? ? 近兩年,處于農區的金華市肉牛養殖也呈現區域化發展趨勢,利用當地的資源條件,采用引進架子牛進行肥育,在山區采用舍飼放牧相結合的方式,建設肉牛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,成為當地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? ? ?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肉牛業仍處在剛剛起步階段,良種體系不健全,良種普及率低,個體生產性能和肉質等一系列重要技術指標仍落后于發達國家。如存欄牛年均產肉量在發達國家普遍達到80~90千克/頭,而我國僅為46.8千克/頭;肉牛胴體重在發達國家達到295千克/頭以上,世界平均水準為205千克/頭,而我國僅為147千克/頭;飼養管理粗放,飼養方式落后,秸稈氨化、青貯、牧草種植未得到有效推廣,飼料混雜,精飼料比例低,粗飼料比例高,肉牛育肥期過長,生長速度慢,飼料轉化率低,肌纖維間沉積脂肪少,沒有大理石花紋,肉質硬,口感差,牛肉檔次低;牛肉品種單一,精深加工滯后,工藝落后,主要以未經處理的鮮肉,冷凍牛肉和熱食的形式進行銷售,經適當分類、分級和處理的冷鮮牛肉很少,僅占5%左右(國外60%~90%),價值相對較低;牛肉的安全體系如無公害牛肉及其產品的生產體系、品質檢測體系、牛肉產品加工的質量控制體系等不盡完善,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。